有这么一群“嘉”人 他们的名字叫“河小禹”

撰稿:“绿创河小禹”团队 余依凡  
2018-09-13


  一条“水光潋滟晴方好”般的母亲河,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所期望的。
 
  但是,当你在欣赏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时,是否曾想过身边越来越多的母亲河,变得浑浊不清,河面上漂浮着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散发出阵阵恶臭?
 
  现在,保护母亲河,还她一河碧波,已然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长期以来关注着九龙江流域的水体污染状况和黑臭水体的治理情况,并积极参与公众宣教活动,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以达“清水为邻”的目标。
 
  他们是由嘉庚学子组成的“绿创河小禹”团队。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自己是母亲河忠实的守卫者,是真正的“河小禹”!
 
心系母亲河
巡河2223公里 走出一河河“碧波”
 

在海沧新阳主排洪渠提取水样进行检测
 
  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新阳主排洪渠全长约4.9公里,它曾是国家部委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也是马銮湾海绵城市试点区的汇水流域末端。过去,周围的村庄里几乎没有修建化粪池,这意味着每天有2万多吨未经处理的排泄物和生活污水排入新阳主排洪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整条河流变得恶臭、淤积。
 
  两年前,当“绿创河小禹”团队第一次来到这片水域进行考察时,这片水域还被周边的居民形容成“必须要提着鼻子绕着走的黑臭水体”。
 
  在两年的时间里,由“绿创河小禹”团队与厦门市湖里区绿水守护者环保生态中心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对新阳主排洪渠开展了常态化的巡视和监测工作,并将所监测到的情况和相关数据记录、整理,提交给厦门市的相关职能部门,为推动新阳主排洪渠的水质改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团队的相关工作成绩还得到了海沧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兼新阳主排洪渠河长廖凡的肯定。2018年7月21日,团队受邀就海沧区新阳主排洪渠的水体治理及后期维护等情况,与海沧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
 
  类似于新阳主排洪渠这样的黑臭水体,“绿创河小禹”团队走过了许多。从思明区湖明路18号排洪沟到集美区日新路排洪沟,从九龙江北溪下游江东古桥到新圩镇凤路村的曾溪水库,“绿创河小禹”团队在与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走”出了一河河“碧波”。如今,新阳主排洪渠周围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其他类似于新阳主排洪渠的黑臭水体,也在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变。
 
   校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席吴钟楷是“绿创河小禹”团队负责人,有着丰富的巡河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累积巡河里程为2223公里,其中徒步巡河里程为150.5公里。
 
  “我们常态化巡视一条河流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能一直坚持做好这件事。”吴钟楷说,踏实和恒心是团队能走完这么长的里程并取得成绩的秘诀所在。
 
合作与交流
不忘初心,坚守公益与责任
 

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幼儿园进行宣教活动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这一天,“绿创河小禹”团队来到了嘉庚学院幼儿园开展了主题为“热爱蓝色嘉园”的宣讲课,并向孩子们介绍地球水资源状况、身边母亲河的水污染情况和改进后的现状。团队展示了正在进行的项目的活动效果图。
 
  “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如果能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对于母亲河的保护,那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绿创河小禹”团队成员任婷婷表示,自己将一直关注对母亲河保护的公益事业,不忘初心,一直前行。
 
  根据团队指导老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周亮介绍,“绿创河小禹”团队对于宣教的重视立足于其本身的公益性和崇高的社会责任。
 
  因此,在暑期社会实践之中,“绿创河小禹”团队多次与社会力量(公益组织等)和乡镇政府合作,向游客(村民)发放宣传册,并介绍我国目前黑臭水体污染情况。
 
  此外,“绿创河小禹”团队一直注重交流与合作。
 
  7月9日,“绿创河小禹”团队与闽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的师生组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同开展了关于九龙江口生态保护以及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的学术研讨会和实践考察。
 
收获绿色生活
制作8张明信片  展现美好景象
 

所制作的明信片
 
  8张明信片,近两个月的素材采样收集,几十个小时的总绘制时间……
 
  这便是“绿创河小禹”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展示九龙江流域的河流和村落美好景象。据团队负责人吴钟楷介绍,该组明信片展示了闽南传统村落风貌,并以九龙江为背景,表达了百姓对母亲河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一条条河流得到关注和保护的同时,颇有收获的还有团队的成员们。
 
  “绿创河小禹”团队成员钱力嘉是今年暑期与“河小禹”结缘的。暑期的多次巡河护河经历让他本人收获颇丰。他表示自己本身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因此希望能够将所学和守护绿水青山相结合,成为一名环保公益人,为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尤其是红树林在河流、海洋生态方面的净化、修复作用。”团队成员王振兴表示,在与闽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共同考察后,收获颇丰。他说,这次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交流和学习中,增强了他“保护母亲河,争做‘河小禹’”的决心!
 
相关链接:
 
解码“河小禹”
 

  2014年3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后,福建省积极探索实施“河长制”,出台了《福建省“河长制”实施方案》,加强河湖管理保护。
 
  “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核心是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
 
  “河小禹”专项行动是团省委为进一步助力“河长制”实施,和省河长办联合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河长制工作部署,响应省河长办、团省委、省学联的号召,我校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护河队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联手成立了“绿创河小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厦门环保NGO“绿水守护者”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下,“绿创河小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从专业角度和公众角度开展福建漳州九龙江南溪龙海河段以及厦门四条国控黑臭水体的长期监测任务。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